查看原文
其他

从地方两会看区域“抱团”发展



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力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区域协调发展,关乎全局和一域、当前和长远。2024年伊始,各区域如何拼经济、开新局以及各区域之间如何协作发展?近期,各地两会陆续召开,相关话题也成为关注的热点。


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山水相连的京津冀,十年来携手共进,从交通互联到服务共享,从协同创新到产业协作,三地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202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持续提升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包括要实现新国展二期项目竣工,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再减量6.5平方公里,精细治理背街小巷1650条,启动东六环高线公园建设等。


1月22日,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题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专题座谈会上,“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高频词。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区域城乡室主任、研究员王喆表示,目前,京津冀在推进产业链深度合作、产业链联盟和创新联合体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进展还有待加速,特别是一些制约产业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多项挑战亟待进一步破题。


针对上述问题,王喆建议,构建产业链联盟和创新联合体,深入推进产业链共同体建设。精准推出“一揽子”三地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股权激励、科研基金设置等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加快建立三地协同协作、联席办公、共建共享、精准对接的科研院所治理体制、运行机制与资金支持示范。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链内企业参与、高校科研院所支撑、依托区域国家(省市)技术创新体系和相关创新平台的创新联合体。



今年天津两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依然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市委、市政府对宝坻区提出了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融入城乡发展大格局的‘两个融入’的指示,并明确要求宝坻区要集中力量建好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让我们对今后发展的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确、信心更坚定。”天津市人大代表、宝坻区委书记毛劲松说,“当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被纳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作为唱好京津‘双城记’部分的首位平台。


在河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特别推出“十年京津冀、同心共发展”集中采访活动上,河北省人大代表、廊坊市委常委、三河市委书记、燕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志永称,当前廊坊全域都面临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该市提出了“深耕北京、借势机场、联动雄安”的区域发展思路,其中北三县(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的发展目标,就是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中部县区(固安县、永清县、安次区、广阳区)在临空经济区的带动下跨越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南三县(文安县、大城县、霸州市)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在服务雄安的同时发展好自己。


马志永说,下一步,将认真落实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廊坊特别是对北三县作出的谋划部署,进一步实化、细化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政策的协同、产业的协作、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积极融入北京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


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大湾区。广东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密切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展和未来动向。


大湾区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是基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之一,对于促进粤港澳全面合作有很大的示范效应。立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广东省人大代表肖时辉表示,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合作区交通路网,更好促进“合作区”和大湾区互联互通。


1月12日,前往香港西九龙的高铁驶入深圳北站站台。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营商环境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地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广东省人大代表、普华永道咨询服务(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表示,当前,粤港之间规则衔接仍存在对标和对接不够充分,人才、数据、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动不够畅通等现实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三地之间的规则衔接以及大湾区与国际通用规则衔接,是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两个重要步骤。


2023年12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围绕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等方面提出系列政策措施。对此,王斌表示,《行动计划》相当于大湾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任务书”和“时间表”,有助于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让各类企业及企业家植根广东、投资广东。


“广东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粤商粤企数量多、体量大,所面临的挑战也多。”广东省政协常务委员、佳都集团联席董事长兼执行总裁陈娇作为工商联界别代表感言,“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齐心协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打气’‘加油’。在广东,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接连落地,切中民企发展的‘痛点’和‘堵点’,让我们粤商感受到政策的春风、市场的暖意,对未来更充满信心。”


成渝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月21日,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省政协委员刘林带来了两份提案,尤其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


2023年5月,四川印发《关于支持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意见》,提出将资阳、内江、遂宁、自贡等川中四市打造成为成渝地区现代化建设活跃的新兴增长极。


刘林建议,在未来发展中,成渝中部地区城市必须坚持立足成渝、学习成渝、服务成渝、接轨成渝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战略优势,加速交通通道向产业廊道、经济走廊转变,将“通道”转化为“脊梁”,实现成渝中部“崛起”。


2023年2月18日,在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的渝昆高铁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架设接触网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今年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力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促进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升涪陵、长寿、南川、綦江—万盛综合实力。


重庆市政协委员,长寿区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会常委、区委会主委谭静波表示,为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市政府决定在合川区、广安市、长寿区打造环重庆中心城区的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


为此,谭静波建议:


加快建成内联外畅交通体系。三地共同谋划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构建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研究开通跨省份三地环线公共交通,实现三地间客运售票系统信息互认互通,积极争取重庆轨道6号线向北延伸至合川广安,与广安轨道交通无缝对接,积极争取重庆轨道4号线向东延伸至长寿,建成1小时交通圈。


补齐高端要素不足短板。推动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建设分校、分院、分所或研究基地。加大教育医疗投入,探索教育资源互通互惠互享,推行适龄儿童跨区域就近就便入学,异地就医住院优惠结算,构建紧密型教育、医疗联合体,实现资源、信息、技术合作的广泛化、常态化、制度化。


推动三地服务强链升级。基于三地间化工、电子信息、汽车等良好的产业基础,共建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产业合作园区,共促优势产业相融,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的步伐。借势借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数字重庆建设等有利契机,加快推动数字变革,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建成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和三地城市内部数据中心,设立数字经济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2023年,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持续壮大,区域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2024年开年,各地已经开始积极谋划、布局新一轮的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耀表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各地区、各区域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化细化实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重点任务和战略目标,增强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功能作用,持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


陈耀指出,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和高效集聚,着力把经济优势地区打造成为带动区域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动力源,同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加快构建各区域间融合互动发展新模式,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以更高层次上的区域协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王希学)

END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责编/制作:王希学

审核:袁琳

政审:蔡若愚

终审:杨禹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